细菌生物膜(Biofilm)是细菌为了适应自然环境而演化出的一种生命现象,主要由细菌菌体、多糖、细胞外DNA以及包裹在细菌聚集体中的蛋白质构成。由于生物膜的存在,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受性大大提升。生物被膜能够保护细菌免受抗生素的杀伤和宿主免疫系统的清除,造成持续性耐药与系统性感染,严重抑制了抗菌药物的作用。据估计,40%-80%的微生物都与生物被膜有关,65%-80%的感染都与生物被膜相关。
细菌生物被膜培养方法
体外静态生物被膜培养:孔板培养法,玻璃珠培养法,玻片培养法,Peg-lid 培养法
体外动态生物被膜培养:管式培养法(tubing-biofilm),池式培养法(fow-cell bioflm)等
基于生物被膜的药敏试验
大多数慢性感染,如那些在伤口、囊性纤维化肺和植入装置上建立的慢性感染,都与生物被膜的形成有关。与浮游细菌相比,有生物被膜的菌对抗生素的耐受性/耐药性显著增加。
标准抗生素敏感性测试中使用的抗生素浓度虽然对体外浮游细菌有效,但不能预测根除生物被膜相关感染所需的浓度,从而导致住院医疗设备患者的治疗失败、慢性化和去除材料。
生物被膜药敏试验可以测定根除生物被膜感染所需浓度,有效抑制细菌生长。
生物被膜敏感性的评价参数:
最小生物被膜抑制浓度(MBIC):抑制生物被膜初始形成的抗菌药物的最低浓度。
生物被膜抑制浓度(BIC):在诱导生物被膜形成的条件下阻止生物被膜形成所需的最低药物浓度,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评价药物在预防生物被膜形成方面的能力。
最小生物被膜消除浓度(MBEC):在特定时间内完全消除生物被膜所需的最低药物浓度,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评价药物在清除已经形成的生物被膜方面的能力。